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网

咨询电话:021-62280908      18317158389
首页 >> 法律资讯 >> 正文

无人查、没法测,“药驾”猛于“酒驾”

     2011年5月1日起,中国首次将醉驾入罪,几天之后音乐人高晓松醉酒驾车成为首位“以身试法”的名人,更在全国引发关注,喝 酒不开车已成驾驶员的“铁律”。

  但“药驾”显然还未引起公众的关注。据专家介绍,其实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超过酒精。近日,不少网友在汽车论坛发帖提醒车友“药驾”的危害。记者调查发现,“药驾”在立法层面尚存空白。

  【现场调查】

  “药驾”是啥?多数私家车主不了解

  “酒驾是违法的,是危险的,大家都知道了。可今天去医院听一位医生说,其实‘药驾’更危险,有些药物吃了后会出现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网友“还是一回”在网上论坛提醒车友们。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私家车主,其中听说过“药驾”的只有2人。银行职员李先生说,最近在网上看到几篇有关“药驾”引发交通事故的报道,才知道有这么一种说法。因为他经常自驾车回老家,“从济南到淄博近两个小时,有时吃了感冒药也照开不误。出现开到半路很困、眼皮打架,没有精神的情况,往往抽根烟继续坚持。”

  “不是严查酒驾么?‘药驾’是什么?还真没有听说过。”市民李女士多年开车上下班,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没听说过“药驾”,有时吃了感冒药也照样开车,的确容易犯困,头部发晕,看东西视线模糊,但她在这个时候会注意放慢车速,“应该没有大问题”。

  在采访中,谈起用药,大部分私家车主都表示,用药之前会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最关心的是吃药后有什么副作用,吃药期间禁吃什么食物,对于不宜从事什么职业一般不大关心”,李女士对记者说,她家里就三口人,用药后无论合适与否,像接送孩子上下学也还得开车。

  【典型案例】

  “药驾”危害多大?抗抑郁镇静剂事故率达97%

  2011年1月份,济南市民刘女士因车祸导致皮外伤到省立医院急诊科治疗,伴随她一起就医的,还有碰伤她的车主。车主表示,发生车祸的原因可能是在驾驶前他吃了感冒药。

  近几年,因服药后驾驶而导致的交通意外屡有报道:2004年,江西一司机吃感冒药后犯困追尾撞上前面货车,撞伤车上5人;2009年底,山东一司机因吃药后开车,头昏头痛,转弯时不慎翻车致使两名乘车人死亡;2010年,江苏一司机服用感冒药犯困,误踩油门将一路人撞出3米多远。

  一份有关在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调查表明:口服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发生率高达97%,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抗组胺药为72%。而酒驾的事故率则为87%。

  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造成嗜睡引起的,而肇事司机对此却全然不知。

  【公交司机】

  谨防“药驾”早成常识

  与市民对“药驾”的“不在意”、“不了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驾驶为职业的公交和出租车司机们均了解“药驾”的危害。

  济南市公交公司二公司汽车8队书记杨阳介绍说,“我们从没忽略‘药驾’的危害,一个公交驾驶员承载的是乘客的生命安全,是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一切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药驾’‘酒驾’都得杜绝。”

  杨阳说,公交公司出台严格规定,驾驶员吃药后不能驾驶车辆。遇到有驾驶员身体不适,如果当天驾驶任务比较轻,可以安排生病的驾驶员调班休息;如果任务比较重,比如刚过去的春节、元宵佳节,市民出行量大,需要的车次比较多,就只能要求驾驶员带病工作。但是只要开车上路,一定是不允许吃感冒药、降血压类药的。

  出租车司机雷先生开车已有多年,面对吃了感冒药、降血压药还开不开车的问题,雷先生说:“感冒了,坚决不敢吃会犯困的感冒药,一般是靠多喝水,晚上早下班、多睡觉扛过来。”雷先生说,他开出租车这么多年,只要开车拉活儿,就算感冒也从不在白天吃药。身边遇到感冒的同事,大家都会劝他早下班回家休息,“别因小失大”。

  【专家提醒】

  感冒等7类药物会影响驾驶安全

“公众对酒驾危害的认识提升,却对‘药驾’的危害知之

“公众对酒驾危害的认识提升,却对‘药驾’的危害知之甚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7大类药物,列为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徐广润说。

  徐广润说,市民的一些日常用药都可能导致嗜睡、困倦状态的出现。感冒药比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速效感冒胶囊、感冒通以及一些止咳糖浆等,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降压药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

  他解释说,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会使驾驶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眩晕、视力模糊、辨色困难、出现幻觉等症状,这时驾车易发生危险。

  徐广润提醒驾车一族,驾车时应尽量不要服用这些药物。必须服药时,应防范药品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好采取其他交通方式出行,不要自己开车。如果开车中途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车采取其他交通方式,千万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行车事故。此外,考虑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驾驶员如果由于病情需要联合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交警说法】

  目前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在我执勤过程中,还没有遇到过明显因服药引发车祸的案例。”济南一位已经在基层执勤五六年的交警告诉记者,不排除一些事故因为驾驶员服药导致的,但由于目前交通法规中没有该项处罚规定,因此即使怀疑车主服用不当药物,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该交警告诉记者,在查处酒驾的过程中,会遇到有驾驶员因服用含有酒精成分的藿香正气水而被当成酒驾的案例,但通常交警部门不会仅凭手持吹气式酒精测试仪来判断是否处于醉酒状态,一般还要经过血液测试才可以。

  同时,此前济南交警曾发出提醒,有一些复方感冒试剂含有药物扑尔敏,会产生镇静作用,如治感冒的扑尔敏、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白加黑)等,建议司机应掌握合适的服药时间,防止药物作用给正常驾驶带来隐患。

  济南高速交警大队一位交警介绍,他们一般会提醒驾驶员,在上车前4小时尽量不要服药,或是服药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另外,驾驶员在药店买药或医院开药时,要告诉医生自己需要驾车,请医生开处方时避开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网友呼吁】

  约束范围过窄应加强立法

  与目前中国对酒驾、醉驾的严打相比,“药驾”还未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记者注意到,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提出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车,对“药驾”缺乏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

  据了解,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2010年开始,美国已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最近,有些网友也呼吁应加强立法,“药驾”应该和酒驾同级对待。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感冒类等药物大都表明“服用后不得操作机械及驾驶车辆”条款。但在十多条注意事项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

  对药品警示说明,法国目前的做法是,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的标志,警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专家研究发现:有交通事故倾向的驾驶员具有明显特征

下一篇: 黄毅:交通事故占我国事故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

相关阅读